它克崖畫
1985年發(fā)現的它克崖畫經專家考證,成畫年代為距今三千年前后原始社會晚期,畫面描繪了古代人類的圖騰崇拜以及生產、生活情景,是少見的藝術珍品和研究古代人類社會的寶貴資料。
崖畫位于青龍廠鎮(zhèn)它克村東北的扎營峰南麓。崖畫長19.5米,高3米,繪各種圖象92個,畫用赭紅色畫成。崖畫之上200米,有一個水平溶洞,當地人稱“陰賓洞”。洞內高大寬敞,幽深,洞口向陽,避風,干燥,適宜穴居,推斷為崖畫人居住過。崖畫畫面反映的是人類對太陽、星星、天體、自然的崇拜和對人類始祖——母親的崇拜和性崇拜。崖畫中蜥蜴是中國人的祖先——“三皇五帝”之一的重要圖騰,它體現了原始宗教圖騰與造型藝術,是珍貴的歷史遺產。
1987年12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為云南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。
它克村:它克也叫龍池村,龍池即漢語龍?zhí)!八恕钡囊妥宕逭褪侨缃竦乃擞虼,據解釋,它克是彝族的龍池或龍(zhí)吨狻>褪钦f,它克和龍池知識彝語和漢語的叫法子,實際上意思一致。故叫做它克。 它克是個典型的盆地,主要聚居著漢族和彝族,是它克村委會的駐地,整個村子坐北朝南,北邊稍高,南邊稍低,四面青山環(huán)抱,村面有一個龍?zhí)叮s50畝左右(龍?zhí)兑步旋埑,南邊有小壩塘和小龍(zhí)叮ā? 它克村詳細信息++